樊锡银,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副总工程师兼任大队稀土研究所所长。他负责的稀土项目部2014年度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樊锡银在2015年被浙江省地质勘查局授予“劳动模范”;2017年被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授予第二届全国地质勘查行业“最美地质队员”;2019年被浙江省委省政府授予“浙江省劳动模范”。
除地质找矿外,樊锡银还率领同事开展了矿山占用资源储量核实、矿山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方案编制、建设用地项目矿产资源分布情况调查、矿产资源规划编制、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编制等新领域的工作,曾荣获浙江省全省县级矿产资源规划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国土资源部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
樊锡银,1964年出生,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副总工程师,研究方向是地质勘查。只要说到他,行业里的人就竖起大拇指,说樊锡银了不起。因为浙江第一个配分类型较优的大型稀土矿床在2017年探获,樊锡银作为负责人,功不可没。而这样的发现并非运气之作,而是多年来的有心之为。30多年来,樊锡银和团队翻山越岭,四处跋涉,踏遍了浙江的山山水水,不辞劳苦,常年奔波在野外,只为寻觅“金山银山”,为国家的矿产资源储备做努力。
探得宝藏
黝黑的脸庞,说话声音很响,是樊锡银的第一特点。樊锡银笑着说:“通俗地讲,我们就是找矿的。”他笑称大概是自己的名字里有金有银,所以一辈子和矿产工作结缘。
从1982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历任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参与、主持了数十项地质矿产勘查项目。生于缙云的樊锡银,先后参与了遂昌金矿、龙泉-遂昌等县萤石矿、松阳县高岭土矿的勘查,对丽水各大矿产的分布了如指掌。
这其中,最让樊锡银引以为傲的是他在丽水庆元1000米以上的海拔处发现了浙江第一个大型稀土矿。整个矿区估算资源量超过10万吨,粗略估计几百个亿的潜在经济价值。
据介绍,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有“工业维生素”的美称。稀土元素广泛用于国防、军工、航天、核能、冶金等尖端技术领域。浙江省是稀土应用较早的省份之一,宁波建有中国最大的稀土永磁材料生产基地。随着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产业的迅速发展,稀土的需求量将呈快速增长之势。樊锡银的发现意义重大,一方面,为稀土资源使用提供了支撑;另一方面,他还实现了稀土找矿的重大突破,把稀土的成矿纬度往北推了1度多,突破了浙江无稀土矿的判断,同时,为稀土矿成矿理论、成矿模式、找矿方向提供了新的依据。
苦中作乐
说话幽默是樊锡银的第二特点。说到这些年找矿工作的苦与乐,樊锡银抛出了一句俗语来形容这个工作:“远看像逃难,近看像要饭,仔细一看是勘探!”说完他哈哈大笑。搞勘探肯定辛苦,风吹日晒,雨打水淋,是这野外工作的特点。但是他又说:“事物是辩证的,也有很多人羡慕我们,说我们旅游都不用花钱,还能拿工资。确实,天气好的时候,温度适宜,我们可以最早看到花开,最先听到鸟叫,可以在工作之余,好好享受大自然赐给人类的好空气和好山水。”
做有心人
樊锡银是个认真的人。他说,作为勘探人,一辈子能找到一处大型矿床的人其实寥寥无几。30多年做下来,他感受最深的是,勘探工作看似简单,其实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是脑力与体力的完美结合,要想有所收获,那就得做个有心人。
樊锡银说,当有一个好的平台之后,自己还得努力,要做个有心人,多跑多动,不光手脚多动,脑子也要多动。1991年,他第一次到庆元探访,对那里印象深刻。后来,庆元项目被正式列为浙江省地勘基金项目后,他和团队很快投入到繁重的勘查工作中。白天野外工作,晚上回来还要分析数据,进行总结。当一段数据摆在面前,应该怎么整理,这样不行,那就换一个方式,要翻来覆去地琢磨其中的规律。这样日积月累,才会有所收获有所成就。
团队作战
樊锡银认为,要做成一件事,团队团结协作非常重要。当年他们发现稀土矿时,团队一共四个核心人员,除了他自己之外,另外三个都是80、9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他回忆道,项目初始,每个人都把自己负责的内容做扎实,同时又相互协作,团结一致。特别是搞突击的时候,工作量特别大,但是没有人有怨言。这其中有家境好却吃得起苦的温州小伙刘天涯,也有下山之后还要给队员买菜做后勤服务的江西小伙郭邦海,还有沉默寡言吃苦耐劳的新疆小伙张伟。正是团队的协作带来了工作上的成果。
谈到未来的科技梦想,樊锡银希望在稀土矿的找矿和开发方面能够早日开展分矿段详查工作,为资源开发做好准备。未来在开发的时候,一定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一定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要实现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