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访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厅长邢志宏
供稿:中国自然资源报    发布日期:2024-03-11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赋予浙江“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新定位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新使命。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浙江去年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答卷:启动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1244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2976亿元;深化“千万工程”,建成和美乡村示范村292个;全省耕地面积连续3年净增加……这背后离不开自然资源工作的保障与支撑。
   今年,浙江省自然资源系统将如何助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3月9日,记者就此采访了新任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厅长的全国人大代表邢志宏。
   推进“多田套合”,构建“金字塔型”耕保格局
   记者:3月5日,李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必须践行好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始终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在耕地保护方面,浙江都有哪些“长牙齿”的硬措施?
   邢志宏:耕地保护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反复强调的“国之大者”。浙江人多地少、山多田少,保护好每一分耕地对浙江尤为重要。
   近年来,我们制定实施了20条“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积极构建“人防+技防”的耕地保护新格局和违法行为“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的新机制,着力打造最严格的耕地保护体制机制创新省。
   一是心系“国之大者”,扛起政治责任。市、县、乡逐级签订党委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军令状”,逐级分解耕地保护目标任务,并将其纳入党政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和各级党委巡视巡察、离任审计范围,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
   二是聚焦“全域整治”,推进系统治理。全省划定耕地保护面积187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652万亩,作为不可逾越的红线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全面落实。与此同时,助推“千万工程”,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纳入省政府“十项重大工程”,全省2023年在建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完成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60.97万亩、垦造耕地9.63万亩。
   三是坚持“动态清零”,严格执法监管。全面推行“田长制”和“耕地智保”,6.6万多名五级田长和巡查员确保每块耕地都有专门责任人,1.49万个高位铁塔摄像头覆盖全省近80%耕地,系统自动识别21种耕地违法行为,构筑起耕地保护的“铜墙铁壁”。同时,还以“当年问题动态清零,历年问题逐步消除”为思路,开展违法占用耕地“零新增”集中攻坚行动,并常态化保持。
   记者:《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2023年高水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推动耕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层层套合。对此,浙江厅如何推进?
   邢志宏:近年来,浙江持续推进“百亩方千亩方万亩方”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变“小田”为“大田”。近三年,全省整治形成集中连片永久基本农田超140万亩。
   今年,我们将稳妥推进“陡坡与平原农用地布局优化和整治提升”试点,积极探索开展“多田套合”农用地布局优化。
   全面理清耕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图、数、库,确保在一个底版上实现“多田套合”,让所有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全部落在高标准农田内、高标准农田建在永久基本农田上,并将永久基本农田百分之百建成高标准农田。
   由此,推动耕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层层套合,全面构建“金字塔型”耕地保护格局。同时,凝聚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水利、财政等部门合力,更好统筹涉农资金,扩大叠加效益,共同实施耕地空间综合整治,推动耕地保护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对标高质、新质提高资源要素保障水平
   记者:日前,浙江发布了《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2024年重大建设项目实施计划》。浙江厅将如何做好相关的要素服务保障工作?
   邢志宏: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是浙江省推动高质量发展、奋进“两个先行”的重要抓手之一,意义重大。
   在要素服务保障上,我们将一方面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迭代“8+4”经济政策体系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清单,用好用足国家政策,优先支持新质优质项目。
   另一方面,坚持“服务走在审批前”,以“百大”项目用地报批集中攻坚行动为抓手,建立健全领导挂帅、专班运作、晾晒比拼等六大工作机制,全力保障好重大项目、新质产业项目快速落地。年初,我们自然资源部门牵头,会同省级有关部门全面梳理交通、能源、水利、防灾减灾以及新基建等新质生产力项目,确定了全省“百大”项目攻坚清单。我们将建立厅领导联系项目制度,开展“点对点”“一对一”服务督导,并主动加强与省级投资、行业等主管部门的沟通衔接,协商打通重大项目落地过程中跨部门、跨层级的“中梗阻”。
   浙江人多地少,空间越有限,就越要确保项目选址科学。对此,我们还开发了“浙地智管”应用场景和“空间适配”工具,在立项阶段就对重大项目进行“预体检”,在线研判耕地保护、城镇布局、土地利用以及各类空间制约因素,协调解决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饮用水源保护、文物保护等各类管控要求。通过靠前服务,大幅提高后续审批效率。
   同时,依托“浙地智管”系统,协同11个省级部门,推进用地预审、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林地审批、土地报批等全周期节点化管理,做到进度“一屏掌控”、问题“一览无余”。一发现堵点难点,就主动向项目业主单位、地方党政机构反馈,并督促、帮助解决。在省市县三级联动方面,建立健全重大项目用地报批“赛马机制”,实行“一表晾晒”“三色预警”。
   记者:新质生产力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词之一。对于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浙江厅有哪些打算?
   邢志宏:在土地要素供给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围绕省里提出的“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我们将给予强有力的要素保障支撑,并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作为重点。
   我们还将探索更多改革的举措,比如,针对新兴产业“产学研”融合的特点,在混合型用地保障上、“零增地”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撑,提高空间利用效率,适应新兴产业的变化和要求。
   以乡村全空间“大规划”助力振兴共富
   记者:不久前,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接下来,如何让规划蓝图更好引领乡村发展?
   邢志宏:这是浙江省首次实现“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目前,各市规划的编制审查工作都已完成,近期县域规划审查工作也将完成。接下来,我们会将重点放在村庄规划上。在“千万工程”的基础上,浙江自身的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如何向前走,新时代的“千万工程”怎样推进,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村庄规划上,我们将重点突出全域全要素和规划引领,叠加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低效用地再开发等政策,实现对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全空间的“大规划”。
   浙江共有1.9万多个乡村,要让规划切实落地、可行,应坚持“按需编制”的原则。
   对于建设任务较多的乡村,我们将努力编制符合新时代乡村振兴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的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引领推动浙江乡村振兴走深走实。具体来说,依托县域规划对村庄体系进行梳理,明确村庄布点,在此基础上编制乡镇规划、村镇规划、村庄设计、农房设计,将规划的蓝图层层传导下去。最后,形成一个底图,交通、文旅、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水利等部门都在这一张底图上开展工作,切实解决乡村建设项目用地难的问题。
   而对于建设任务较少的乡村,我们则将通过编制规划通则的方式,解决这些乡村规划许可条件等问题,实现乡村规划管理的全覆盖。
   加快形成点、线、面、网相结合的生态修复布局
   记者:今年浙江省还提出,要深化美丽浙江建设,让绿色成为浙江最动人的色彩。浙江厅将如何助力?
   邢志宏:今年,我们将印发实施浙江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加快形成点、线、面、网相结合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布局,进一步推动全省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让绿色成为浙江的底色、特色、亮色。
   在乡村地区,我们将迭代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重点推进91个跨乡镇试点项目,验收完成100个、新储备100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以“土地整治+”模式助推共同富裕基本单元试点,努力形成优质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中集聚、空间形态集约高效的美丽乡村新格局。
   在城镇地区,将深入实施低效用地再开发和“空间换地”工程。我们将着力落实节约集约用地20条政策措施,探索创新“空间换地”更多模式,力争全年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0万亩以上、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5万亩以上,加快促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此外,针对矿山,我们将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年底前累计完成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1100公顷;在重点流域,继续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打造重要流域山水工程新样本,并加快浙江经验成果转化;对于海域海岛,主要以“蓝色海湾”项目为抓手,通过实施滨海湿地修复、岸线生态化改造、红树林种植等措施,进一步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同时,加快海洋生态保护体制机制建设。(李卓聪)

地址: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岩泉街道城北街875号  邮编:323000

浙ICP备18034624号-2  

版权所有: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2023-2033

技术支持: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   管理登录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