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23日,2023年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培训班在广西南宁举办。培训班全面总结了今年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成效及主要经验做法,客观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风险挑战。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主席苗庆旺致辞,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许大纯出席并讲话。
据悉,今年1-10月,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3596起,造成74人死亡失踪。与前五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地质灾害发生数量、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分别减少33.6%、43.9%。
会议认为,2023年防灾减灾积极成效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二是自然资源部党组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三是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努力;四是隐患综合遥感识别、风险普查、精细调查、人技联防监测预警、综合治理、避险移民搬迁等各项综合防治措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会议指出,我国地质灾害点多面广量大,隐蔽性、复杂性、突发性、时空不确定性和动态变化性强,“存量多”“变量大”“增量快”,防治任务重。极端天气、地震频发等引发地质灾害的风险依然较高,人类工程建设活动等加剧了地质灾害防范难度,防治工作仍存在薄弱环节。
会议要求,做好2024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坚持底线思维、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以进一步健全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有效减轻灾害风险为主线,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精准发力。一是夯实各级防灾责任,特别是生产建设、运营维护单位的防灾主体责任,落实各项防灾措施;二是做好重大基础工作,提升综合防治能力;三是加强平战结合,突出做好汛期防御;四是加强顶层设计和项目管理,全力做好国债项目,用足用好国债资金,切实提升灾害防御能力;五是做好值班值守,强化信息报送,采取有力措施坚决防止灾害发生后出现不报、瞒报、谎报等现象。
培训班上,有关专家就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隐患点+风险区”双控体系建设、地面沉降调查监测、隐患综合遥感识别、值班值守和信息报送等进行了讲解,广西、四川、甘肃等省份交流了经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