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rmation
为推进地质科技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4月12日,浙江大学厉子龙教授一行到我队调研交流,以百山祖国家公园地质科学研究为载体,加强校队交流协作。大队党委书记、队长王志国会见,大队党委委员、副队长马宏杰,科教办、资环中心相关人员参加百山祖国家公园地质工作研讨会。 座谈会上,双方就各自项目情况和研究成果进行介绍,围绕百山祖国家公园地质演化、地质遗迹保护和利用、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探讨。厉子龙教授表示,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精准对接需求,搭建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平台,推动双方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4月12日,大队召开党委(扩大)会议,研究部署全队党纪学习教育工作,推动党纪学习教育各项任务在大队落实落细。大队党委书记、队长王志国主持会议并作动员部署讲话,队党委班子成员,各部门负责人,各党支部书记、纪检委员、特邀监察员,大队工会、团组织负责人及党群办有关人员参加。 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通知》、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部署党纪学习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浙江省委常委会暨省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安排部署全省党纪学习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省级层面党纪学习教育专班工作会议精神、省地质院党委研究部署全院党纪学习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工作方案。 会议指出,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作出的重要举措,是党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全队上下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刻认识和把握党纪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严密的纪律确保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知行知止、令行禁止。 会议强调,要准确把握党纪学习教育的总体要求和工作安排,在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上下功夫、见成效。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坚持原原本本学、逐章逐条学、联系实际学,抓好以案促学、以训助学,准确把握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进一步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要加强警示教育,用党规党纪校正思想和行动,真正把学习党规党纪的过程成为增强纪律意识、提高党性修养的过程。 会议要求,要牢牢把握党纪学习教育的工作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压紧压实责任链条,抓实支部基本单元,抓好统筹实施,推动党纪学习教育在大队走深走实。要全面落实省地质院“潜心学纪、笃行知纪、立规明纪、知戒守纪、正风肃纪”五个专项行动,结合大队实际抓好“四学”联动,提升学习实效。大队各党支部及各部门要把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同落实省地质院决策部署、推进重点工作、“能力提升”三年行动、“三支队伍”建设、效能建设、“两清”工作等结合起来,注重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加强督促落实,做好宣传引导,力戒形式主义。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干部对党规党纪不上心、不了解不掌握的问题,抓牢警示教育,提升廉洁能力,抓紧整治整改,提升工作质效,推动党员干部提振精气神,彰显新作为,以良好作风确保党纪学习教育取得扎实成效。
4月12日下午,大队在办公楼7楼会议室召开2024年一季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例会,大队党委书记、队长王志国主持会议并讲话,队领导班子成员,各部门负责人,各党支部书记、副书记、纪检委员,大队特邀监察员及党群办有关人员参加。 王志国在讲话中指出,全队上下要深刻认识当前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切实加强风险防控,强化制度建设,提高工作水平,持续加强教育检视,持之以恒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力争大队党风廉政建设及反腐败工作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针对当前大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风险点,王志国强调,一是要聚焦“警”字,牢牢抓住思想教育“不松手”。要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做实政治监督,常抓警示教育,做到时刻警醒,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警示教育月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守纪律、讲规矩集中教育学习活动。二是要聚焦“严”字,亲力亲为落实责任“不甩手”。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做好廉洁自律表率,党支部和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内部管理,严格队伍日常管理,不断强化底线思维、纪律意识,依规做事,把党风廉政建设贯穿到履职尽责的过程中。三是要聚焦“抓”字,主动作为勇于担当“不缩手”。要抓好支部纪检委员、特邀监察员队伍建设,着力加强业务培训。要始终保持高压态势,让纪律真正成为反腐败、转作风最直接、最管用、最有效的手段,全面推进大队党风廉政建设和各项重点工作再上新台阶。 会上,队党委委员、副队长、纪委书记李惠林通报了大队一季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情况及下一阶段工作思路。各领导班子成员结合自身分管领域报告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一岗双责”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4月9日至10日,省地质院2024年地质灾害防治“驻县进乡”地质队员能力提升培训班(第二批次)在大队科研楼顺利开班,省院地矿所、城市所、地灾防治所,省三队、省有色院、省二六二队及大队“驻县进乡”技术骨干100余人参加。 省地质院地灾防治所所长龚新法出席开班仪式并作动员讲话,大队党委书记、队长王志国致欢迎词,省有色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沈万里出席开班仪式并作《地质灾害源头防治“五个一百”工程及应急》专题辅导,大队党委委员、副队长马宏杰主持开班仪式。 龚新法充分肯定了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驻县进乡”工作成绩,传达了省地质院2024年“驻县进乡”工作座谈会议精神,分析了当前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明确了地质灾害防治年度重点任务。他指出,全省地质灾害隐患数量呈现逐年减少趋势,但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复杂严峻,面临更高期望要求、更重责任压力、更多更极端突发天气气候事件、更频繁人为活动扰动、更复杂流动人口管控等多重考验,亟需通过培训进一步提升履职能力。他强调,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技术性强、责任大、要求高、牵涉面广的工作,要秉承合理、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全力做好地质灾害存量隐患点清零、风险智控提能升级、汛期地质灾害防御等重点工作。 他要求,要坚持以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地质队员“驻县进乡”行动为工作抓手和切入点,深入探索“驻县进乡”工作新机制,深入整合、融合行政管理和技术服务两条主线,全方位全过程全链条支撑服务各级政府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是建立派出进驻机制,实现各驻县进乡参与单位常驻设区市市局全覆盖,做到技术与行政有效融合;二是建立会商指导机制,及时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风险趋势研判,指导地方开展现场风险巡查,科学提出人员应急转移建议;三是建立应急值守机制,支撑冰冻雨雪天气、梅汛期、台汛期和短时强降雨期等重要时段的应急值班值守工作,做好资料、装备和物资等应急调查处置技术支撑准备;四是探索所队联合机制,联合开展地质科技项目,共同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定期组织开展全省“驻县进乡”工作交流和专题培训;五是加强沟通对接和协同机制建设,坚持技术与行政协同发力,多形式反映各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展和成效,提出工作思路和建议,使驻县进乡队伍成为省、市地灾防治工作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队伍;六是加强常态化承担基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的技术指导工作机制建设,创新综合治理模式和手段,进一步规范风险管控,开展重大地质灾害、典型成功避让案例和梅汛期、台汛期防灾工作复盘总结分析,深入研究服务片区地质灾害发生发育规律,梳理调查评价监测基础和底数,指导地方做好降雨阈值调整和监测网络、设备优化等工作,努力提高监测预警预报的精准性、有效性。 他希望,全体学员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认真听讲、积极交流,高质量完成学习培训任务。后续要加强各单位自身内部培训,注重野外实地实操训练,全面提升实战能力。 本次培训邀请了省院地灾防治所、省有色院多位资深专家开展专题授课,对地质灾害防治及应急、“地灾智治”数字化成果应用、新形势下地质灾害风险预警、专业监测运维及预警处置、治理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等内容进行了深入讲解。为帮助学员们更好地理解掌握培训内容,课程结束后还组织全体学员参加了限时考核测试,全面查漏补缺、巩固提升,形成完整学习闭环,到达预期效果。 学员们普遍反映,本次培训教学内容聚焦实用,授课方式直观生动,针对性、指导性和实战性强,深受启发、收获满满。大家表示,通过本次培训,进一步拓宽了地质灾害防治新视野新思路,更加系统地掌握了新知识新方法,有效提升了专业技术能力水平,今后要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切实把本次学习培训成果转化为擦亮“驻县进乡”地质服务“金名片”的行动实践和工作实效,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助力全省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
4月9日,以“浙里科普 看自然”为主题的2024年浙江省自然资源科普讲解大赛决赛在杭州举行,经过激烈的讲解比拼和严格的打分评审,我队选手刘珍珍以“红岩巨制 揭秘丹霞自然之谜”为题荣获三等奖的好成绩。 获此殊荣标志着我队地学推广和讲解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也引导呼吁更多地质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通过科普提高公众对地球科学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未来,我队将继续深化创新科普形式、丰富科普内容,努力让地学科普工作走上科学、规范、公众化的轨道,持续搭建发掘和培养优秀科普人才平台,打造地学科普特色品牌,以科普之光照亮智慧之路。
共有数据 306 条, 页次: 37/62, 当前从第 181 条开始。 上一页 下一页 直接到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页
地址: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岩泉街道城北街875号 邮编:323000
浙ICP备18034624号-2
版权所有: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2025-2035
技术支持: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 管理登录